毛腿夜鹰

Eurostopodus macrotis   Vigors
   

  106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据杨岚等,1995)
雌性成鸟 头顶棕黄,具细而密的暗褐色虫蠹状纹,头顶中央具较大黑褐色椭圆形斑块,后颈具一棕黄色领斑;眼后耳突明显,耳突前部与头顶同色,后部呈黑褐色,先端棕黄而具黑褐色虫蠹状纹;背、肩羽、翼上覆羽及内侧飞羽呈棕黄色与暗褐色相混成虫蠹状杂斑,上背渲染较多棕红色,并具较大的黑色块斑,肩羽杂有棕红色横斑的大型黑斑,外侧大覆羽与初级覆羽为棕红色与黑褐色虫蠹状斑杂;初级飞羽及外侧次级飞羽黑褐,具棕红色而杂有黑色的横斑;尾羽具宽阔的棕红色和黑色相间的带斑,黑色横斑上杂有皮黄色点斑,棕红色带斑上杂有黑色点斑;眼先及头侧呈棕红色和黑色虫蠹状斑杂状;颏、喉及胸黑色,杂棕红色横斑,喉具一大型白色喉斑;下体余部黑色而具棕黄色横斑;尾下覆羽棕黄而杂有不规则的黑色横斑。
虹膜褐色;嘴浅红褐,鼻孔和嘴尖黑褐;跗蹠和趾肉褐色。
量衡度 (据杨岚等,1995;mm,g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♀(1) 400 400 — 301 220 —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体形较大;头顶具较大的黑色斑块,眼后有一对较长的耳突;上体棕黄,下体黑褐;无嘴须;跗蹠全被羽。

大小

量衡度 (据杨岚等,1995;mm,g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♀(1) 400 400 — 301 220 —
;

生境信息

生态 1960年1月17日傍晚,在勐腊的勐远坝区见到6只在溪流上空盘旋觅食,并获得1雌鸟。它们在云南的垂直分布高度为740—1400 m(杨岚等,1995)。

经济意义

经济意义 此鸟分布地区极有限,种群数量十分稀少,从保护珍稀动物和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,应该加以保护。

分类讨论
引证信息

Caprimulgus macrotis Vigors,1830—1831,Proc.Comm.Zool.Soc.London:97
(菲律宾:马尼拉).